来源: 时间:2021-07-16 11:25
这份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
●针对包括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在内的全体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建立完善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共计保障机制
●支付比例为50%起步,适当向退休人员倾斜
●除此之外,医保个人账户里的资金还可以为配偶、父母、子女支付医药费
……
小编做了个小调查
在这份征求意见稿中
最引人关注的改革措施就是
单位缴纳的医保费
将全部纳入统筹账户
而不是个人账户
这样一来,就意味着
个人医保账户的收入会大大缩水
(什么?!收入会缩水?)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别急!小编这就为大家慢慢道来
1
单位缴纳医保费
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医保个人账户将缩水一半左右
首先我们要知道,职工医保由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两个部分组成,而这两个部分资金都有着不同的作用:
●个人账户资金由参保人自己掌握主要用于支付日常门诊小病
●统筹账户则由政府统一支配使用主要用于支付住院费用
举个例子:
还没改革之前,我国职工的医保个人账户收入是由单位和个人缴纳这两部分构成,其中个人缴纳医保缴费基数的2%,全部划入医保个人账户中;而单位按照医保缴费基数的6%左右来缴纳医保(不同地区的缴纳比例有所不同,按照当地政策为准),其中有30%划入个人账户,70%划入统筹账户。
按照深圳最新医保一档缴费基数下限6388元来计算(深圳市最新社平工资的60%):
个人每月需缴纳医保费用为127.76元,而深圳企业单位和非企业单位的缴纳比例有所不同,按照企业单位缴纳比例5.2%来计算;
也就是说,单位每月需支出的费用是332.18元,再按照比例划入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
最终,
个人账户收入为227.41元
(个人账户收入=个人缴费+单位缴费×30%
即127.76+332.18×30%≈227.41元)
统筹账户收入为232.53元
(统筹账户收入=单位缴费×70%
即332.18×70%≈232.53元)
这样看来
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大概对应
医保缴费基数的2%左右
和个人缴纳的部分基本持平
也就是说
以前职工个人医保账户中
大概有4%的资金收入
医保改革后
单位缴纳的部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那就意味着
个人账户的收入将减少一半左右!
(大家可以按照上述的例子自行计算)
2
门诊费用拟纳入报销
报销比例50%起步
大家要注意啦!
虽然个人账户减少了
但门诊共济保障功能得到了提高
调整统账结构后
减少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
将用于支撑健全门诊共济保障
提高门诊待遇
也就是说
↓↓↓
从高血压、糖尿病等
群众负担较重的门诊慢性病入手
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
普通门诊医疗费
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普通门诊统筹覆盖
全体职工医保参保人员
意思就是
以后门诊小病、常见病的
治疗费用也可以报销
而且支付比例从50%起步
3
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扩大
可支付配偶、父母和子女的
就医费用
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
医保个人账户里的资金
不仅可以用于参保本人的就医费用
还可以支付配偶、父母、子女
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
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